——那些开学前偷偷焦虑的孩子,正在经历什么?
文 / 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 冯渊辉
每年暑假接近尾声时,我们都会接待一批特别的来访者——
他们不是因为成绩不理想,也不是因为沉迷网络。
而是那些**“马上要升初中 / 高中 / 大学”的孩子,突然开始失眠、烦躁、易怒,甚至无故发火。**
你问他们怎么了?
他们也说不上来,只是说:
“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不正常,越靠近开学,我越不想面对人。”01|升学带来的,不只是校服变了,还有“身份转换焦虑”
对孩子而言,升学不仅仅意味着换了张课表、换了个环境,而是一次社会角色的大转换:
小学升初中,从“被保护者”变为“自我管理者”; 初中升高中,从“家门口上学”到“异地寄宿”; 高中升大学,从“统一节奏”到“全靠自律”;展开剩余76%这个过程伴随着大量的“不确定感”:
“万一没人理我怎么办?” “我要不要主动和同桌讲话?” “别人都组队吃饭了,我怎么办?” “我怕别人觉得我奇怪…”冯渊辉老师表示:
“这是典型的社交焦虑+环境适应压力反应,尤其在性格敏感、自我要求高、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中更常见。”02|“不想说话”“总发脾气”可能是孩子在自我保护
很多家长发现,明明还在放假,但孩子开始变得:
不愿出门,社交兴趣下降; 情绪波动大,小事就急眼; 经常说“烦”“别说了”“我想一个人静静”; 甚至出现莫名肠胃不适、头疼、失眠等生理反应;表面上像是青春期情绪问题,其实很多时候是——
孩子正在面对一场“即将到来的社交考试”,而他感到没有准备好。03|父母常见误区:
“都多大了还怕换学校?”
“怕啥,到了自然就适应了。”
“我以前升学也紧张,但不也过来了?”
这些看似“鼓励”的话,其实容易让孩子感受到:
❌“我的情绪不被理解”
❌“我太脆弱了”
❌“我不该焦虑”——于是转向压抑、逃避,甚至自责
冯老师提醒家长:
“孩子不是不能适应,而是缺少了适应的准备和陪伴。情绪不是问题本身,不被看见才是。”04|那家长到底该怎么做?
✅ 1. 情绪先被“接住”,理性才能“上场”
比起说教,更重要的是肯定孩子的感受:“我理解你现在有点担心,换个环境本来就不容易。”
✅ 2. 一起做“升学适应预演”
比如模拟自我介绍、班级社交情境、如何主动和陌生人聊天等,让孩子在“彩排”中获得自信。
✅ 3. 分享你自己的经历,但别强加结果
可以说:“我小时候升学也怕得不得了,后来慢慢熟悉了一个人,才不那么焦虑。”
这样孩子会感觉:“不是只有我这样。”
✅ 4. 观察是否有更深层的焦虑
如果出现以下表现,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:
长期失眠、哭泣、躯体不适; 强烈回避开学话题; 社交恐惧严重,已影响到正常生活节奏; 反复否定自我、表达“我不想面对这个世界”的想法。🧭 写在最后:
升学焦虑不是“玻璃心”,而是成长前的一次颤抖。
真正勇敢的孩子,并不是不怕,而是愿意被理解后,慢慢去面对。
而最好的“心理支持”,不是给答案,而是陪他一起去适应。
💙 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 · 冯渊辉老师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|专注青少年社交焦虑、适应障碍干预
擅长帮助升学阶段孩子缓解焦虑、建立自信、重建安全感
联合家庭系统支持,提供“升学适应心理陪伴计划”
发布于:浙江省掘金配资-专业配资网站-股票平台-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